English | 中文版 | 手機版 企業(yè)登錄 | 個人登錄 | 郵件訂閱
當前位置 > 首頁 > 技術文章 > 文獻解讀:關于M2型小膠質細胞外小泡以及膠質瘢痕的研究

文獻解讀:關于M2型小膠質細胞外小泡以及膠質瘢痕的研究

瀏覽次數(shù):1573 發(fā)布日期:2021-10-26  來源:本站 僅供參考,謝絕轉載,否則責任自負
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篇關于M2型小膠質細胞外小泡(M2 microglial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,M2-sEVs)以及膠質瘢痕(glial scar)的研究。
 

先看圖:

▲電鏡下M2-sEVs.的形態(tài)
 

▲這是GFAP染色后,共聚焦顯微鏡下,不同處理措施(PBS、M2-sEV)下腦組織梗死區(qū)膠質瘢痕(glial scar)的形態(tài)。C:梗死中心區(qū)域;GS:膠質瘢痕區(qū)域;P:梗塞壞死灶周圍區(qū)域。
 

再說結果:

▲ 甲苯基紫染色呈現(xiàn)不同處理措施下,腦組織萎縮體積的變化情況


(Sham:假手術組;PBS:腦梗死后通過尾靜脈注射PBS;M2-sEV:腦梗死后通過尾靜脈注射M2型小膠質細胞外小泡;miR-124-kd:通過基因敲除miR-124的腦梗死動物組)
 

▲ 組織梗死或存活比例情況及神經(jīng)行為評分情況(mNSS)
 

▲ 動物轉棒實驗及右轉實驗情況
 

經(jīng)過系列實驗得出結論,也是本文的標題:《M2 microglial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reduce glial scar formation via the miR-124/STAT3 pathway after ischemic stroke in mice》即,M2小膠質細胞外小泡通過miR-124/STAT3途徑減少小鼠缺血性卒中后膠質瘢痕形成。

實驗研究方法,是通過阻斷ICR小鼠大腦中動脈后連續(xù)7天,每天通過尾靜脈注射M2小膠質細胞外小泡,來檢測缺血后腦組織膠質瘢痕、梗死體積、神經(jīng)功能評分情況的研究。

想要免費獲取論文全篇及其他科研研究資料大全,歡迎加入瑞沃德"卒中基礎研究"線上交流群,不僅可以get到很多科研干貨,還可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溝通交流噢~
 

(識別上方二維碼,添加群主拉你進群)
 

值得注意的是,本篇文章是2021年1月1日發(fā)表在Theranostics,這是個對于交叉學科研究很友好的雜志,該雜志2021年影響因子高達11.556!這篇研究的成果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(yī)學工程學院的科研團隊。

發(fā)布者: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電話:400-966-9516
E-mail:rwd@rwdls.com

用戶名: 密碼: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
評論只代表網(wǎng)友觀點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 請輸入驗證碼: 8795
Copyright(C) 1998-2025 生物器材網(wǎng) 電話:021-64166852;13621656896 E-mail:info@bio-equip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