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研究開發(fā)了一種革命性的肝臟纖維化三維成像技術,通過結合組織透明化(CLARITY)與自研光片顯微鏡(LSM),首次實現(xiàn)了對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。∕ASLD)晚期纖維化樣本的高分辨率三維成像。團隊量化了細胞外基質(ECM)中膠原蛋白I型和彈性蛋白的空間分布,揭示了傳統(tǒng)二維活檢中無法觀測的纖維化異質性。該方法突破了既往技術對深度纖維化組織成像的局限,為精準肝病診斷提供了新工具。
本成果由Müjdat Zeybel領銜的跨國團隊共同完成,題為《Investigating hepatic fibrosis heterogeneity by three-dimensional imaging in metabolic dysfunction-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》,發(fā)表于2025年頂級期刊《Scientific Reports》。
重要發(fā)現(xiàn)
01三維成像技術的突破性應用
團隊通過改良CLARITY透明化技術,首次使晚期纖維化肝臟樣本實現(xiàn)光學透明
關鍵創(chuàng)新:調整丙烯酰胺/雙丙烯酰胺濃度,解決了纖維化組織易碎裂的難題
成像設備:自研LSM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23μm軸向分辨率,單樣本生成200+光學切片
分子標記:特異性抗體標記膠原I型(綠色)與彈性蛋白(黃色),結合細胞核染色(藍色)
定量指標:提出膠原蛋白體積占比(CPV)和彈性蛋白體積占比(EPV)
顛覆性發(fā)現(xiàn):同一F3期樣本中僅44%切片符合分期,F(xiàn)4期僅47%
臨床關聯(lián):6例移植患者傳統(tǒng)活檢診斷為"橋接纖維化",但CPV/EPV值均達肝硬化標準
創(chuàng)新與亮點
01攻克晚期纖維化成像禁區(qū)
首次實現(xiàn)肝硬化組織的三維可視化:
解決光散射難題:優(yōu)化SDS清除方案,使密度>30%的纖維化組織透光率提升300%
兼容臨床樣本:成功應用于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(FFPE)存檔樣本
總結與展望
本研究開創(chuàng)的"透明肝臟三維病理"技術,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(tǒng)活檢的采樣誤差和觀察者變異問題。通過量化CPV/EPV指標和建立空間異質性圖譜,不僅解釋了臨床分期與預后的矛盾現(xiàn)象,更將為抗纖維化藥物研發(fā)提供精準評估工具。
未來可拓展三個方向:將技術應用于免疫細胞動態(tài)追蹤(如肝臟駐留巨噬細胞),開發(fā)人工智能輔助的自動分期系統(tǒng),以及探索該平臺在肝癌微環(huán)境研究中的應用。隨著全球MASLD患者突破10億,這項技術有望在5年內成為肝病病理診斷的金標準,推動個體化醫(yī)療新時代的到來。
論文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