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R試劑盒DNA合成步驟介紹
瀏覽次數(shù):444 發(fā)布日期:2022-9-19
來源:本站 僅供參考,謝絕轉載,否則責任自負
目前引物合成主要采用固相亞磷酰胺三酯法進行。基于該方法的DNA合成儀有多種,由ABI/PE公司生產(chǎn)的高通量DNA自動合成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各合成儀進行引物合成的原理基本相同,主要區(qū)別在于合成產(chǎn)率的高低、試劑消耗量和單個循環(huán)用時等。生工公司采用的合成儀主要機型為全新的ABI3900高通量合成儀。
固相亞磷酰胺三酯法合成DNA片段,具有高效、快速偶聯(lián)以及起始反應物比較穩(wěn)定的特點。該方法是在固相載體上完成DNA鏈的合成的,DNA化學合成不同于酶促的DNA合成過程從5’ →3’方向延伸,而是由3’端開始,相鄰的核苷酸通過3’→ 5’磷酸二酯鍵連接。
1、脫保護基 (Deblocking)
用三氯乙酸 (Trichloroacetic Acid,TCA) 脫去連結在CPG (Controlled Pore Glass) 上的核苷酸的保護基團DMT (二甲氧基三苯甲基),獲得游離的5'-羥基端,以供下一步縮合反應。
2、活化 (Activation)
將亞磷酰胺保護的核苷酸單體與四氮唑活化劑混合并進入合成柱,形成亞磷酰胺四唑活性中間體 (其3'-端已被活化,但5'-端仍受DMT保護),此中間體將與GPG上的已脫保護基的核苷酸發(fā)生縮合反應。
3、連接 (Coupling)
亞磷酰胺四唑活性中間體遇到CPG上已脫保護基的核苷酸時,將與其5'-羥基發(fā)生親合反應,縮合并脫去四唑,此時合成的寡核苷酸鏈向前延長一個堿基。
4、封閉 (Capping)
縮合反應后,為了防止連在CPG上的未參與反應的5'-羥基在隨后的循環(huán)反應中被延伸,常通過乙酰化來封閉此端羥基,一般乙;噭┦怯靡宜狒蚇-甲基咪唑等混合形成的。
5、氧化 (Oxidation)
縮合反應時核苷酸單體是通過亞磷酯鍵與連在CPG上的寡核苷酸連接,而亞磷酯鍵不穩(wěn)定,易被酸、堿水解,此時常用碘的四氫呋喃溶液將亞磷酰轉化為磷酸三酯,得到穩(wěn)定的寡核苷酸。
經(jīng)過以上五個步驟后,一個脫氧核苷酸就被連到CPG的核苷酸上,同樣再用三氯乙酸脫去新連上的脫氧核苷酸5'-羥基上的保護基團DMT后,重復以上的活化、連接、封閉、氧化過程即可得到DNA片段粗品。最后對其進行切割、脫保護基,合成的Oligo在脫去保護基后,目的Oligo純度是比較低的,其中含有大量的雜質。主要雜質有:所脫下的保護基與氨形成的苯甲酸氨和異丁酸氨,腈磷基上脫下的腈乙基,以及合成時產(chǎn)生的短鏈等。以至于粗產(chǎn)品中全長Oligo DNA含量僅為25%左右。盡管合成時每一步的效率都在98%~99%,但累積的效率并不高。這些雜質成分,尤其是存在于粗產(chǎn)品中的大量鹽和短鏈,不但造成定量不準,還會影響下一步的反應。因此必須對Oligo DNA進行純化、定量等合成后處理即可得到符合實驗要求的寡核苷酸片段。